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看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5-01-01 01:49:52| 浏览次数:
2.3科学性:从事体育锻炼要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机能水平、环境条件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的YY易游 YY易游体育官网身体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有良好的作用。反之,如果违背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违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等,违背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原则,其结果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3.2.1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及能力。时代在发展,新的锻炼方法及运动项目在不断涌现,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家长要不断地向孩子学习,因为少年儿童在学校里接受了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教师的指导,加上少年儿童的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这样不仅能提高家长的体育素质,还有利于帮助孩子强化学习终身锻炼的兴趣、知识、方法。
[1]王则珊,主编.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3]唐宏贵,主编.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终身体育从纵向的方面要贯穿人的一生,从横向的方面涵盖着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实践证明,对人的教育仅仅依靠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学校、社会、家庭是体育教育的三个渠道,他们应该在终身体育中从不同侧面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3.1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6-22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生长发育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一生。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2.1广泛性:终身体育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领域中个人的职业、性别、生活环境及不同健意状态的体育内容、特点、形式和条件。人们通过各种身体活动,以促进身体各器官机能水平的提高,满足人们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个人的,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所共同的。
2.2终身性:终身体育贯穿予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体育过程的始终,所经历的体育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学前、学校、社会。
摘要:娩终身体育对社会发展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践意义作理论论述,其目的是希望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做出一种全新的追求,并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世界性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终身体育在国外得到相应的发展。1968年前苏联中央体育研究所所长A.V克诺布柯夫等人就首先提出6岁-100岁为止的锻炼身体的观点;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关于青少年体育运动会议都曾以从终身教育看青少年教育中的体育运动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讨论,批示终身教育对学龄儿童、青少年、劳动者、家庭妇女,高龄人和残疾人等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提供机会,在人生各时期各领域中,根据需要,不管在任何时候学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保障器材和环节。这些国外终身体育的研究成果和论述,对我国终身体育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全民健身计划就是伴随这种国际环境应运而生的,且具中国特色。
3.1.1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的影响。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差异,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培养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以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的情况,取得预期的锻炼效果。
3.2.2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体育活动,培养每个家庭成员的体育兴趣、意识及体育能力。当今社会对体育作用的理解与以前有很大的区别。以前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增强体质,而现如今体育的娱乐、休闲、社交功能日益突出,故家庭应多组织一些感兴趣的运动,如外出旅游、野营等野外活动,以及一些小型的竞技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使每个家庭成员都不断地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愉快享受,认识到体育之健康身心的功效,树立良好的体育观,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小康生活目标的逐步实现,全民性的健身热潮日益高涨,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对科学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根据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规定,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由一个国家宏观领导。社会各方支持。全民共同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计划。它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配套的社会系统和跨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全民健身计划将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动。它对提高国民体质和健身水平,对两个文明的建设,对于国家、民族繁荣昌盛和兴旺发达,对子孙后代的强健幸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终身体育就是落实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和保证。
3.1.2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初中以下的学生往往以满足心理要求为主要倾向,表现为以直接兴趣为主,如喜欢游戏和球类活动等。高中学生由于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性更明确,间接兴趣逐步成为主要倾向,即对体育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如认识到参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虽然跑起来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坚持参加长跑。高中阶段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间接兴趣和爱好,并且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